北科大70周年
生日快樂!
1952—2022
2022年4月22日,正值北京科技大學70周年校慶之際,北科大舉辦校慶活動——第六屆“魏壽昆科技教育獎”頒獎典禮暨雙碳戰略研討會。
校慶活動丨第六屆“魏壽昆科技教育獎”頒獎典禮暨雙碳戰略研討會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冶金工業部副部長、第六屆“魏壽昆科技教育獎”評審委員會主任殷瑞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金屬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干勇,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何文波,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姚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高瑞平等領導和專家;北京科技大學校長楊仁樹,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主任謝建新,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學碳中和創新研究院院長、國家“2011計劃”鋼鐵共性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毛新平等校方領導和專家,共同出席會議。北京科技大學副校長王魯寧、副校長張衛冬,分別主持頒獎典禮和研討會。
主題報告丨李新創:科學規劃鋼鐵行業低碳發展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總工程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李新創應邀參會,并傾力作主題報告《科學規劃鋼鐵行業低碳發展》。
科學規劃鋼鐵行業
低碳發展
1
“五年規劃”引領鋼鐵行業健康發展
在國家“五年計劃(規劃)”引領下,我國鋼鐵行業由小到大、由弱向強,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發展成就。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鋼鐵行業先后經歷了波動發展的探索階段、穩定發展的起步階段、跨越發展的加速階段?!笆晃濉睍r期,是我國鋼鐵行業發展速度最快、節能減排成效顯著的五年?!笆濉睍r期,我國已建成全球產業鏈最完整的鋼鐵工業體系,提供了國民經濟發展所需的絕大部分鋼鐵材料,有效支撐了下游用鋼行業和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但行業發展的資源、環境等制約因素逐步增大,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笆濉睍r期,在鋼鐵工業調整與升級規劃引領下,我國鋼鐵行業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促進創新發展、堅持綠色發展、推動智能制造,并通過依法依規退出和引導主動退出,著力開展去產能工作,進一步提高了行業發展質量和效益。
歷年“五年計劃(規劃)”的制定和實施是我國發展最寶貴的經驗,推動了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也成就了今天強大的中國鋼鐵。
2
“十四五”行業高質量發展新要求
步入“十四五”時期,今年工信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三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為促進我國鋼鐵行業發展定向指路,從創新能力、產業結構、綠色低碳、資源保障、供給質量五方面提出發展目標,具體部署了以增強創新發展能力為首的十二項主要任務。
立足新發展階段,我國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應以“全面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為一個根本,以“深入推進綠色發展、深入推進智能制造”為兩個主題。
產業基礎能力提升:一是加強技術創新。行業層面,應加強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打造創新聯合體、制造業創新中心的高水平創新平臺,積極營造創新生態;企業層面,應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不斷完善研發體系、增強創新能力、實現創新引領。二是加強平臺建設。應構建覆蓋上游鐵礦石、煤炭等供應商,下游鋼材貿易、加工和金融等配套產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提高鋼鐵企業敏捷制造、快速響應市場服務的能力。
產業鏈水平提升:一是推進要素變革。應盡快打破阻礙要素流動的壁壘和障礙,促進新的生產要素向生產效率較高的領域和環節流動,強化現代要素支撐,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二是構建市場秩序。應嚴控產能;調控產量;強化標準引領性作用,借助產品認證對鋼材產品實施分等分級,促進優質優價。三是促進消費升級。應支持鋼鐵企業瞄準下游產業升級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向,重點發展關鍵鋼材品種,力爭每年突破5種左右關鍵鋼鐵新材料,更好滿足市場需求。
深入推進綠色發展:一是環保改造。應嚴格按照超低排放改造要求,把超低排放貫穿于全工序、全流程、全生命周期,并形成企業理念和生產習慣,真正做到“四真”;要點線面全流程控制,力求補齊短板;要做好評估監測,力求貨真價實,加快實現高質量綠色發展。二是能源節約。應以能源產出率為重要依據,優化能耗雙控指標分解落實,不斷提升行業能效水平;積極推廣先進節能技術裝備,加強能量系統優化、余熱余壓利用、污染物減排、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和公輔設施改造,提高生產工藝和技術裝備綠色化水平,提升資源能源利用效率,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三是低碳發展。應依靠科技進步和科學發展,在發展中降碳,在降碳中發展;應做好頂層設計,循序漸進開展階梯式“減碳”行動,打好高質量減污降碳的組合拳。
深入推進智能制造:行業層面,應發揮骨干企業帶頭作用,推進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在鋼鐵行業的應用;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打造一批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形成一批專業化解決方案,培育一批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加快建設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完善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加大復合型人才培養力度。企業層面,應加快5G網絡部署,實施鋼鐵全流程工藝裝備智能化升級改造,提高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加大工業軟件應用力度,提高對產品研發、生產管控等工業軟件信息系統的資源整合能力;推動大數據在企業經營決策中的應用,提高企業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和智能決策水平。
3
鋼鐵行業低碳轉型路徑探討
減污降碳智能化管控平臺丨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自主研發的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全過程智能管控與評估平臺
當前,我國鋼鐵行業已經處于加速重組、強化環保、低碳發展三期疊加的歷史階段,正在往高質量低碳階段演進,將以數字驅動、技術革命、綠色協同為三大趨勢,以金融支持、稅收優惠、碳市促進、國際合作、標準引領為五大支撐,以低碳為統領塑造發展新格局。
我國鋼鐵行業低碳轉型任務艱巨,但勢在必行。為推進落實“雙碳”目標,我國鋼鐵行業將總體呈現“5+1”降碳路徑模式,即:推動綠色布局、節能及能效提升、優化用能及流程結構、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應用突破性低碳技術,以及做好制度建設和政策體系保障。
我國鋼鐵生產以高-轉長流程為主,產品結構差異大,碳排放機理復雜,企業數量多,迫切需要構建鋼鐵低碳發展指數評價體系,實現多維度、系統化科學評價鋼鐵企業低碳發展水平。同時,通過構建一套適用于鋼鐵行業的可監測計量、可決策分析、可管控的科學評估體系,能夠有效提升以低碳為統領的監管效能。因此,開展鋼鐵低碳發展指數評價工作具有重要意義。鋼鐵低碳發展指數評價采用“鋼鐵碳生產率”代替傳統“噸鋼碳排放強度”作為核心評價目標,并基于C+4E理論體系框架(以提高碳生產率為核心,實現節約能源,提高經濟效益,促進環境協同治理,構建形成鋼鐵生態產業鏈),建立鋼鐵碳達峰及降碳研究方法及框架。
此外,以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推動碳排放管理是大勢所趨。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結合“數字化+低碳化”,建立了基于工業互聯網的超低排放與低碳協同管控數字化平臺——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全過程智能管控與評估平臺,現已取得專利成果,并在鋼鐵企業獲得了成功實踐。該鋼鐵企業碳管控平臺以建立碳排放清單、推動碳排放數據信息化管理、碳足跡核算及對標管理、最優減排策略分析、降碳減污協同管控、生產智能碳管控、碳排放駕駛艙管理模式為路徑,能夠實現碳素流可視可管可控以及鋼鐵企業生產全過程的碳排放監測、統計、對標,支撐企業開展碳排放水平、碳足跡和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分析研究,實現生產工序碳排放過程目標管控、碳排放預警管控及減碳降污協同管控。
4
冶金規劃院助力落實雙碳目標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具有全產業鏈人才團隊、科學前瞻的發展理念、正確高效的執行力、豐富的咨詢經驗、高端廣闊的平臺。作為冶金行業最早從事低碳研究的權威機構,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從2000年起,持續針對行業低碳發展“熱焦難”問題開展專項研究,全程參與了近年來行業的一系列重大低碳領域政策、標準制定及前沿技術跟蹤工作,在國家、行業、地方、企業層面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和高效專業服務。
秉承做好政府機構參謀部、行業發展引領者、企業規劃智囊團的服務宗旨,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將立足“一體兩翼大平臺”發展戰略繼續努力,全力助推我國鋼鐵行業更好發展!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
綜合規劃處(產業發展研究中心)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綜合規劃處(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堅持以服務產業發展為方針,系統研究產業政策、貿易政策。以基礎產業發展趨勢、頂層設計規劃、前沿技術創新等領域重大戰略問題為研究方向,以“基礎產業發展與產業政策、企業戰略定位與規劃、企業轉型與競爭力提升、前沿技術創新突破與商業化應用”為核心內容,主動參與國家層面基礎產業發展戰略的頂層設計,為我國基礎產業、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并與前沿技術創新領域的發展出謀劃策。
一是產業政策研究。近年來,牽頭完成了國家有關部門委托的《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研究》《產業結構調整重點任務專題研究》《帶路國家鋼鐵綠色產能合作研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修訂》、《運用差別化要素倒逼落后產能退出存在的問題及建議研究》等重大課題,全程參與了鋼鐵行業產能置換辦法修訂等政策制修訂工作,為政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提供了依據;發布月度《政策信息分析專報》,針對行業相關的政策信息進行分析解讀,得到了行業和企業的廣泛關注。
二是行業熱點問題研究。近年來,牽頭完成了《建國70周年鋼鐵發展成就與展望》《鋼鐵工業“十三五”中期回顧與“十四五”展望》《中國鋼鐵與國際領先水平對比分析》《現代經濟體系背景下原材料工業發展的建議》《新冠疫情下中國鋼鐵的機遇和挑戰》《推進戰略性重組實現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等研究報告,得到了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及鋼鐵企業的高度評價與贊許。
三是地方及企業中長期規劃咨詢。近年來,主持負責了沙鋼集團、中國一重、中信特鋼、河鋼集團、敬業集團、安鋼集團、BBIG等國內外大型企業,黑龍江省、青海省、廣西自治區、四川省、河南省、云南省,以及安陽市、包頭市、淮南市、連云港市、張家港市、黃石市、鹽城市和北海市等地區的鋼鐵及相關產業規劃項目。
四是鋼鐵企業競爭力評價工作。連續11年牽頭開展中國鋼鐵企業競爭力評估工作,研究成果得到政府部門、銀行業金融機構、各大媒體、業界同仁和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并成為上述單位開展相關工作的重要參考依據。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
低碳發展研究中心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低碳發展研究中心致力于健全完善鋼鐵行業低碳轉型頂層設計,搭建促進行業低碳發展完整產業鏈,主要成果及業務方向體現以下幾方面。
?。ㄒ唬嫿–+4E 低碳發展理論體系及方法學
不斷夯實鋼鐵低碳發展方法學,經過近10年的研究,率先構建了以“提高碳生產率(Carbon Productivity)為核心,實現節約能源(Energy Saving),提高經濟效益(Economic Efficiency),環境協同治理(Environment Synergy),構建鋼鐵生態產業鏈(Eco-industrial Chain)”為核心思想的鋼鐵C+4E低碳發展理論體系及方法學,為鋼鐵行業開展碳達峰及降碳行動提供堅實理論依據和科學操作指南。
?。ǘ娀巹澖堤家I
在“雙碳”目標下,充分發揮規劃降碳引領作用,以C+4E 低碳發展方法學為理論基礎,構建完善技術工具手段,為上百家鋼鐵企業開展碳達峰及降碳規劃,構建“5+1”降碳路徑模式,通過推動綠色布局、節能與能效提升、用能及流程結構優化、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低碳技術創新應用以及體制機制完善等,有效支撐鋼鐵行業推進碳達峰及降碳工作。
?。ㄈ嫿ǖ吞及l展指數評價體系
緊密圍繞鋼鐵碳達峰及降碳目標與路徑,持續推進制度創新,構建鋼鐵低碳發展指數評價體系,涵蓋1個評價指標、4個關鍵方向、8個重點目標及若干具體指標,實現多維度、系統化科學評價鋼鐵企業低碳發展水平。同時,通過構建一套適用于鋼鐵行業可監測計量、可決策分析、可管控的科學評估體系,有效提升以低碳為統領的監管效能。
?。ㄋ模┙ㄔO全過程減碳降污協同管控平臺
將數字化、低碳化相結合,研究建立基于工業互聯網的超低排放與低碳協同管控數字化平臺,實現碳素流可視可管可控以及鋼鐵企業生產全過程的碳排放監測、統計、對標,支撐企業開展碳排放水平、碳足跡和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分析研究,以碳效率為核心優化生產工藝及管理,實現生產工序碳排放過程目標管控、碳排放預警管控及減碳降污協同管控。
?。ㄎ澹嫿ㄤ撹F綠色金融支撐體系
構建鋼鐵行業碳資產管理體系,開發碳交易市場投資組合策略模型,與相關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密切合作與交流,構建鋼鐵綠色金融支撐體系,有效提升綠色金融對于鋼鐵行業節能降碳領域的有效供給能力和水平。協助多家鋼鐵企業盤查碳資源,開發碳資產,形成碳資本。
?。┐罱夹g創新支撐平臺
承擔工業低碳發展聯盟秘書處、全球低碳冶金創新聯盟秘書處工作,協助組織開展工業領域20大低碳技術評選工作,有效支撐中國寶武碳中和路徑研究。同時,與多家國際、國內技術服務商開展合作,以實際行動有效激發各相關利益方推動低碳技術創新,加強科技創新在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中的支撐引領作用。
?。ㄆ撸┑吞碱I域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
基于對鋼鐵低碳轉型的長期研究積淀及深刻理解,組織專家隊伍為數家企業開展低碳轉型相關培訓工作,從“雙碳”目標提出的背景和理論認識、我國鋼鐵行業及碳排放現狀分析、實現“雙碳”目標的挑戰和機遇以及碳達峰碳中和中長期實現路徑、碳資產管理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系統分享,持續提升行業和企業低碳轉型理念意識及認識水平。
?。ò耍┘訌妵H交流合作
積極跟蹤研究鋼鐵行業低碳發展“熱焦難”問題,為鋼鐵行業應對國際挑戰做好分析應對,持續促進鋼鐵行業開展國際合作,不斷提升鋼鐵企業國際競爭力。結合國內外碳定價機制,通過積極開展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對中國鋼鐵行業影響研究、歐盟碳配額分配方案研究等,不斷增強對國際規則的了解,提升我國鋼鐵行業參與國際規則制定的能力和國際話語權。